Hi,我是小贝壳。
这是我的个人 newsletter,主要用来记录生活、分享自己碎片化的想法和思考,同时向内探索自己,不断重构和突破生活的想象。
如果有人看或者给予一些反馈和回声的话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
心情
前些时间,总感觉做事情越来越急躁,很难平静下来,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情了,更别说享受事情带来的快乐了。
索性就彻底休憩一阵子,不去思考,并限制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,隔绝掉外部的噪音,彻底地放空自己的大脑。
最近的状态是,总喜欢同时处理很多事情,比如在看视频的时候刷手机、在码字的时候聊聊天,以为自己能够多线程处理、是高效的,结果往往是几件事情都没法做的很好。这也导致注意力很难集中,注意力流失很严重,很难沉浸于一件事情中。
在当下节奏很快的社会下,慢下来似乎是一种罪过。效率至上的观念,让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:算法推荐、倍速播放等。为得就是让你能够很容易、不加思考就能够得到满足。
尽管我们生活会越来越好,很多需求都能被满足,但人的本性告诉我们不止于此,欲望满足之后,便会渴求更多。很多朋友应该都有一种体验,使用过和体验过某些东西后,就再也回不去了,比如用上了好的设备、吃到了美味的食物……在这些过程中,我们的阈值被不断地拉高,也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获得快乐。
但直觉告诉我,生活不应该是这样。欲望是一个无底洞,永远不可能被填满。
每当这种时候,我总会想到消费,每当我买到一个种草很久的物品的时候,会感觉很开心,但拥有后,得到的快乐似乎越来越弱,仿佛就只有在期待把东西拿到手、拆开的那一刻是快乐的。
消费带来的快乐,简单而直接,就像短视频、游戏、社交媒体这些能上瘾的东西一样,但这些东西并不应该是我们生活的目的,沉溺于消费内容会让人迷失。
当然,我们并非要摒弃消费、摒弃游戏…… 事实上,我们需要快乐,无论是短暂的,还是长期的。刷短视频的快乐是短暂的,能在很短的时间,让你获取到很廉价的快乐。但人生也需要长期的价值和意义,只不过很难去寻觅到,这些是能给自身带来幸福感的事情。
解决办法,还是尽量专注于当前吧,沉溺过去会失望,盯着未来会焦虑,只有当下是真实和确切存在的。享受每件事情的过程,不要太计较得失,大概能让自己活的更快乐一些吧。
长远来看,很多事情都没有意义,人类的一生也很短,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,财富、名声、这些东西终究会烟消云散。爬上了一个小山坡,可以不急着去爬下一个小山坡,停下来好好看看当下的美景。
最近似乎又重新体验到了心流状态,就是在画画的时候,会发现自己无比的专注,能做到真正的心无旁骛,就好像是在为完成一个作品而全身心地投入进去。不只是画画,在用软件做设计的时候,也会有这种感觉。
好像自己也比较适合做设计,因为真的很喜欢做设计这种不断完善一个作品的过程,而且做完也会有满满的成就感。也许呢,以后成为全职设计师也不一定。
播客
No.66 和苏青阳聊聊小红书和社区产品
听了很受启发的一期,简单做个笔记。 小红书与其他社区有些不同,其内容主要以实用为主,以及分发上偏向于长尾,普通创作者也能吃到很多红利。其实用性也导致和产业端走的很近,也有很多品类的厂商在上面发布内容。而且小红书不做资讯和新闻,也就不追热点的流量,它更追求长期有价值的内容。
#92 一个产品人的妄念与懦弱(flomo创始人刘少楠)
从 flomo 开始关注少楠老师,如果你也对少楠老师和他的产品经历感兴趣,不妨听听这期,他将自己的职业经历娓娓道来,真诚地分享了做产品的路上的点滴,从声音中,能感觉到他对做产品的热爱。
一个内向者的内心独白
这是我个人的一期播客,主要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内向性格的人,一直以来的一些感受和想法。
剧集
《西部世界 第一季》
很好的剧,一口气看了五集,第一季于 2016 年播出。 故事背景大概就是一个叫做 Westword 的虚拟乐园,乐园里有着自己的场景、故事、与 npc,外面的人可以花钱进入到这个乐园中,体验西部牛仔般的冒险之旅。
第二集里,文本部的主管 Lee Sizemore 设计了一个新的、庞大的故事线,并认为新的故事线会给 guests 带来全新的冒险体验,而 Ford 则完全否定他的成果,认为这仍然不过是一些廉价的刺激和惊喜,利用人性的特点去做一些迎合,只是一些小把戏而已。游客不会为这些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惊喜,而会为那些细微之处而着迷,并为此不断地重复参观这个世界。 我由此感叹于细节的重要性,细节之处体现着设计者的态度、想法和小巧思。
游戏里的细节也是如此,玩家发现了一些别人未曾关注到的细节,能感受到设计者的用心。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塞尔达,作为开放世界的标杆,在交互上做到了极致,能感受到很多细节和新鲜的东西。
剧中还有几个概念:背景故事、故事线、循环。 剧中的 hosts(接待者,也就是npc),有自己的背景故事,正是这些背景故事赋予他们意义,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path,这条 path 会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,从而这个庞大的虚拟乐园得以正常运行。
这些 hosts 困在背景故事的人,有自己的故事线,在一次次的循环中,偏离循环会被拉回 loop 中,仿佛永远都无法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。
在一次的 update 中,部分 hosts 被加入了 reveries(沉思)的功能,他们能对过去的记忆加以思考,进而慢慢独立出意识。但拥有了意识的 hosts,他们的行为难道就一定是自己独立意识的产物吗?如果他们觉醒的意识也是在 code 的作用之下呢?
hosts 试图去找到自己是谁,而guests 并不是要需要知道自己是谁,而是想要知道自己能够成为谁。
我其实在 guests 和 hosts 上,都能找到一些影子。我们又何尝不是困在背景故事里,过着伪装的生活,看似拥有独立意志和选择的我们,但实际上也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,在别人的目光、期待、压力下生活。
阅读
《社区设计: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,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》
在产品沉思录里看到推荐,于是就看了一下这本书,讲的其实是一个日本设计师对于城市和社区的一些设计和改造,但对做社区产品也会有很多启发,更多的思考人与人,人与环境之间的连接。
书中有很多例子,比如如何让由40多个岛屿组成的家岛群岛重新焕发活力,如何在大坝建设中途废弃后重新规划,如何对百货公司进行改造、建成居民们都可以自由活动的场所。每个例子都足够清楚和细致,能了解到很多决策与方案背后的思考与逻辑。 印象较为深刻的内容是,在设计方案时,需要去认真倾听和收集各类人群的意见,包括政府官员、居民、大人、小孩、社团团体等,解决不同人之间的意见和利益冲突,表面上和睦但是暗地里仍然没达成一致等各种问题,制定出一个能够循环和自生的机制,各类人群能很好的交流和共存。
另外,这几篇内容也很值得一看:
-
对话小宇宙:用轻盈的方式「对抗」令人疲惫的时代 看了不少 kyth 的演讲、和刘飞的播客聊天,对小宇宙的了解越来越深。
-
记于裸辞8个月之际 一位即友的文字,感受到了一些相同的心境。
小工具
其他
- GQ 对刘美含的一个视频采访
- 万代发布视频,纪念电子宠物「拓麻歌子」诞生25周年
- Gamker 攻壳在广州开了家游戏主题咖啡馆,以后有机会一定去打卡。
- 小宇宙两周年,网友@我不跑调制作了一个祝福音频,希望小宇宙越来越好!
交流
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:
- 即刻:@小贝壳
- Yellow Page:https://jike.city/frange
- 订阅:https://frange.hedwig.pub